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上册 知识梳理与复习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____。
(2)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____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3)那个炉子____把它烧到炽热的程____度,令人完全失望。
A. 涂改  纠正  接济  既然  也
B. 添改  纠正  周济  即使  也
C. 涂改  订正  接济  既然  也
D. 添改  订正  周济  即使  也

2.对下列各句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心理描写)
B. 他说,他讨厌任何对他长相所抱有的幻想。“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C. 她小心翼翼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动作描写)
D. 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3.“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对作者觉得“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 叫声特别响,使人听了很不舒服。
B. 叫声违反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听课。
C. 是日本学生发出的叫声,而作者是中国人。
D. 日本青年的叫声极大地刺伤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4.对“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一句语言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写家人起床句式整齐,写家人劳作用语错落有致。
B. 写家人起床句式整齐,写家人劳作句式整齐。
C. 写家人起床用语错落有致,写家人劳作句式整齐。
D. 写家人起床用语错落有致,写家人劳作用语错落有致。

5.“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B.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托尔斯泰眼界很宽,能一下子看见许多事物。
C. 高尔基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光很灵活。
D. 这句话是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调侃之语,没有实在意义。

6.下列对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前半部分写他平庸丑陋的外表,后半部分写他非同寻常的眼睛,揭示了他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崇敬、赞美之情。
B. 本文中,作者除了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还运用了很多侧面描写,如对托尔斯泰的身材进行描写时,通过来访者的疑惑与惊讶,间接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的“小巧玲珑”。
C. 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外貌、气质以及性格。
D. 文章前半部分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二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两项是()
A. 绯红  教悔  畸形  杳无消息
B. 劳碌  宽厚  慰勉  任劳任怨
C,轩昂  黝黑  蒙昧  正襟危座
D. 微妙  轮廓  燥热  和颜悦色

*以下为主观题,系统不自动评分,请答题后自行估分。若没有估分,系统按满分计算。

三、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请在横线上直接作答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画线字注音。
()     不xùn()     责()     深痛疾()
diàn农()   娌()      不()     广mào()无yín()
留()     愚()      禁gù()     hàn首低眉()
chì热()    zhì息()     青()     筋疲力尽()()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màn、逊、jié、wù、佃、zhóu、chuò、袤、垠、zhì、dùn、锢、颔、炽、窒、lì、jīn、pí

2.根据句意及所给解释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2)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3)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引人注目的可能。
(4)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夸张地宣扬)过!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油光可鉴;
(2)为富不仁;
(3)鹤立鸡群;
(4)吹嘘;

3.《藤野先生》选自《》。鲁迅(1881-1936),原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朝花夕拾、周树人

4.《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1886-1976),字,四川仪陇人,伟大的者,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朱德选集、玉阶、马克思主义、革命、政治、军事、开国元勋

5.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代表作有《》《》。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现实主义作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6.《美丽的颜色》选自《》,作者,居里夫妇的次女。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居里夫人传、艾芙·居里

四、按要求做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清国留学生”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
(2)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
(3)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4)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   )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反语
(2)排比、比喻
(3)比喻、夸张
(4)反问
0

2.写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
(2)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
(3)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记叙
(2)描写
(3)议论
0

五、阅读理解。(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阅读《藤野先生》 一课中从“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到“……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的内容,回答问题。
(1)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2)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阅读选文,试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加以概述与评论。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电影事件改变了哦”的观念。
(2)前一个“他们”指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后—个“他们”指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
(3)表达了作者在遭受屈辱之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
(4)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评论:这是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0

2.阅读《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中从“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到“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的内容,回答问题。
(1)阅读选文可知,母亲对“我”的影响有三点,请分别概括。
(2)文中谈到的“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
(3)“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4)“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调?为什么?
(5)选文中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____,爱____,决心献身革命事业。
(6)结合文中的母亲形象,写几句评价母亲或赞美母亲的话,其中要引用一句名言或格言。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①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②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2)“无法补救的”指在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能做到的”指“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3)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思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升华了感情,深化了主题。
(4)不能。因为“创造了”表示已经创造,是总结过去;"创造着”指正在创造,是强调现在。二者如颠倒,既不符合逻辑,又失去了强调的作用。
(5)民族和人民中国共产党
(6)略
0

考试倒计时

90分钟

试卷导航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2 3 4 5 6

2.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分)

1

3.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2 3 4 5 6

4. 按要求做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 2

5. 阅读理解。(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2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