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语文 > 必修2 > 正文

高中语文《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必修2)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那么多不同的姓是如何形成的?你的姓又有怎样的来历?你能追溯你们家族的渊源吗?对自身乃至自己所属族群的由来的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对“根”的探索,不仅能激发我们的自豪感,还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一、姓氏源流
    中国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分别的。姓的偏旁是“女”,可能反应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那时候人们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只能通过姓来区分不同的部族。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夏商周三代,天子给有功劳的贵族一块封地,受封的贵族一般就以封地的名称当作自己的氏。所以春秋时代,同一个贵族,在古书中有不同的称呼,可能就因为这贵族换了封地,所以也相应地换了“氏”。这种情况一直到汉代还有,如有个酷吏叫周阳由,其实他的父亲叫赵兼,他应该氏“赵”,可是因为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周阳侯”,他就干脆让自己改“周阳”氏了。此外,还有以国名(如夏、商、周、秦、鲁、宋)、官职(如司马、司徒、太史)、居住地(如延陵、东郭、南宫)、职业技艺(如巫、屠、卜、陶)即自己祖先的字为氏的。
    后来,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周天子也丧失了权威性,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至少在秦汉时代,姓和氏已经成了一回事,所以司马迁称儿子“姓孔氏”,就是很正常的了。而一般老百姓,原先只有名,是不配有氏的。有的干脆连正式名也没有,比如汉高祖刘邦排行第三,所以当初大概只叫刘季(季是最小的意思),直到后来他阔气来了,才换了个响当当的名字叫“邦”。他的母亲连名字都没有,史书上无奈,只能称她为刘媪。至于《汉书》的高祖传里,将刘邦的祖先上溯到帝尧,大概出于阿谀奉承,不足为凭。日本也有类似的情况,在明治维新以前,除了贵族,一般老百姓也是没有姓氏的。按照郭沫若的说法,只是阿猫阿狗地叫。看来姓氏的发展轨迹,在人类社会中有着类似的现象。
    1.你知道自己姓氏的由来吗?如有兴趣不妨查查,看看是否来自于古老的氏族,看看你这一姓的郡望在哪里。
    2.向你家族的长辈询问一下,有哪些值得让你整个家族自豪的人;搜集资料,尝试为其中的一位写个小传。
    3.西方女子结婚后都要改随丈夫的姓氏,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至今还有很多女性出嫁后在自己名字前冠上夫姓。你所在地区有这种情况吗?试探究其中的原因。
二、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日,或者是宗教上的,或者是节令上的。比如欧洲国家的圣诞节,为的是几年耶稣的诞辰。复活节则是为了庆祝耶稣复活而产生的。而中国的节日主要来源于时令,比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体现出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
    然而,是什么导致在特定的节令要欢庆,继而形成节日的风俗呢?也许除了单纯的自然原因外,还有民众心理上的因素。《孔子家语》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是鲁国在年终举行盛大的腊祭,庆祝一年的劳动成果。孔子带着一群弟子去观赏,他笑着对子贡说:“你看见他们心里的快乐了吗?”子贡不屑地说:“这个国家的人都疯了,我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快乐的。”孔子教训他道:“唉!你懂得什么啊。百日之劳,换来的不过是一天的快乐,这是上天赐予的恩泽,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啊。有张有弛,才不会觉得生活的单调嘛。”可见,节日不仅仅是为了一种单纯的纪念活动,在那种生产力低下、劳作辛苦的时代,节日还是民众长时间劳作中的休憩,是暂时放松自己的手段,是人类为自己寻找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慰藉。
    有节日就会形成相应的风俗,风俗节日文化都有和它相配的仪式。而仪式都是由风俗支持,甚至由风俗演变而成的。比如端午节有吃粽子的风俗。
    1.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风俗,如端午节划龙舟、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春节吃水饺等等,这些节日和风俗在历代文人笔下曾被仿佛歌咏,你读过哪些有关的名句名篇?感受如何?
    2.西方有不少节日,比如愚人节、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你对它们有兴趣吗?说说这些节日的传说和来源,并选择其中一个,写一篇介绍性的短文。
三、民族探源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成千上万个民族,有些已经消亡了,有些正在走向消亡。有些在不断的融合中继续前进,中华民族就是一例。
    据古人类学家研究,中华民族具有显著的土著特点,中华大地是黄色蒙古人种的故乡。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是今天中国人的共同祖先。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一起发展成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美丽传说,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占全国总人口90%以上。汉族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这些民族是怎么产生的呢?又是怎么分化的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有亲缘关系的民族,在语言方面一定有相同之处。比如语言学界一般认为汉藏语系有亲缘关系,在这个语系中,除了汉语和藏语,还包括缅语、台语等一系列亲属语言。看来,在中国境内的不同民族,很多在远古时代就是一家人。而在古代的不同民族,现在很多又融为一体了。有分有合,是民族史上的普遍现象。
    在中国的古代史书上,记载了很多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比如匈奴族、羌族、鲜卑族、突厥族、吐蕃族、党项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等。这些民族有的西迁,融入了欧洲民族中,匈奴族就是这样。有的部分西迁,比如古代的突厥族。但是大部分都定居在中华民族的疆域中,融入汉族或保留着自己的民俗和文化特色。在中国历史上,北魏孝文帝提倡并实行汉化就是著名的一例。就连历史上著名的李唐皇室都具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历史。
    1.你属于哪个民族?你对自己民族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了解多少?选择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多的几个少数民族,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民族历史和民族风俗,在个人准备的基础上,班上开一个交流会。
    2.中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矛盾和民族纠纷,有些甚至以兵戎相见,现在中东地区的长期战乱就是这种情况。请从古今众多民族矛盾冲突事例中选择一例,展开分析,探究原因。
【课外延伸】
    文化往往具有地域色彩。比如产茶的地方可能发展出独特的茶文化,产酒的地方可能发展出独特的酒文化,产竹子的地方有竹工艺文化,还有的地方有舞狮文化、陶瓷文化、丝绸文化,乃至各地做菜的工艺特色都可以发展出具有当地特色的饮食文化。你所在的地区有什么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这种文化是怎么形成的?试考察一下,写一篇短文。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范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市级重点中学教师,有着深厚的奥数功底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深受学生的喜欢和家长的好评。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