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语文 > 必修4 > 正文

高中语文《发展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必修4)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发展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话题探讨】
    人生有不同的追求,但最终的目标只有两个字——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
    有人说:“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毕淑敏《提醒幸福》)
    有人说:“幸福来自我们内心,而不是外界。”(约瑟夫·纽顿《人生何求》)
    爱尔兰作家巴克莱则对幸福做了这样的阐释: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有希望。
    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里会一贫如洗?我为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
    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便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地生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监狱。
    有事做。
    一个英国老妇人,在她身患重病,自知时日不多的时候,写下了如下诗句:
    现在别怜悯我,永远也不要怜悯我;
    我将不再工作,永远永远不再工作。
    很多人都有过失业或者没有事做的时候,这时他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慢,生活十分空虚。有过这种经验的人都知道,有事做不是不幸,而是一种幸福。
    能爱人。
     诗人白朗宁曾写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活突然苏苏。”
    生命中有了爱,我们就会变得谦卑、有生气,新的希望油然而生,仿佛有千百件事等着去完成。有了爱,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变得万紫千红。
    最完美的祷告应该是:主啊,求你让我有力量去帮助别人!(巴克莱《幸福》余也鲁译)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赞成这些说法吗?如果赞成,你有类似的体会吗?如果不赞成,你是怎样认识的?
【写法借鉴】
    这次作文学习纵向展开议论,下面先看看当代学着谢冕写的《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文章。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俊才的著作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秀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丛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能不能回答这样几个问题: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证的?这几个方面是什么关系?如果把它们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这篇文章开头就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然后讲道理,指出读书人之所以幸福,“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世界”。下边紧扣“另一个……世界”展开论证,第二段阐述阅读能增广人的经历和经验,第三段证明读书更能感化与陶冶人的精神,第四段进一步指出读书能使人向善避恶,变得情趣高雅、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最后一段呼应开头,收束全文。显而易见,第二至四段的论述不是并列的,而是逐层深入的。如果把顺序颠倒了,就不合逻辑。这是纵向展开议论应当注意的地方。
    实际上,横向展开议论和纵向展开议论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从全文看,有的文章是并列结构,某些段落又可能是递进结构;反之,有的文章的递进结构,某些段落又可能是并列结构。你能分别举出例子吗?能否对《劝学》《师说》的结构做一点分析?在写作中,采取哪种方式展开议论,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整体思路出发,既要考虑宏观布局,又要考虑微观层次。
【写作练习】
一、有这样一个寓言。在地狱中,众鬼魂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夹到了食物却无法放到自己嘴里,于是人人挨饿。在天堂中,众天使也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同样是长长的,但是他们夹到食物就相互放到对方的嘴里,于是个个吃得饱,人人都开心。这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也是幸福与不幸的差别。
    想一想,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这样来的吗?请以“幸福从何而来”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选择其中一则,把你获得的启示或引发的联想写成文章。
    1.快乐在哪里?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造一条船吧。”这帮年轻人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去了,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造出一条独木舟。独木舟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到船上,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歌唱。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年轻人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我们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而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2.等待三天
    一位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旧衣服,身体看上去很虚弱,脸上却呈现出祥和神情。女作家挑选了一枝花,说:“您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您倒是真能看的开。”女作家随口说。
  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等待三天”,一种多么平凡而又充满哲理的生活方式,它把烦恼和痛苦抛下,专心去收获换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在一位画家的屋里,我见到了一幅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有一块黒渍。我不明白这块黒渍到底算什么生花妙笔,被画家挂在了墙壁正中最为显著的位置上。我琢磨了很长时间,头脑里仍然是一片空白。我向画家请教,画家说:“中间这块黒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我的这幅画时,都是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黒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是这样吗?多少快乐我们都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双眼。”我说:“按照你的说法,这张画应该是一张白纸。”他说:“没有痛苦,我们便见不到快乐。”我明白了,我们的眼里,总是盯着痛苦,而快乐常常是被我们忽略了的那部分。
四、如有条件,小组分工合作,进行一次“幸福指数”问卷调查活动,然后就调查结果写一篇评论文章。要求:
    1.设计调查问卷(例如:一:○时常感到幸福;○偶尔感到幸福;○极少感到幸福;二:○喜欢学习;○感到安全;○父母爱自己……)。调查项目应包括不同社会身份的人。
    2.在适当范围展开调查。
    3.统计调查数据。
【网络作文建议】
    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网络互动方式完成第五题。下列流程可供参考:
    1.小组分工合作,课前完成下列活动:在校园网上发布“幸福指数”调查问卷,面向同学和老师展开问卷调查;课外进行其他人群的调查;统计调查数据。
    2.在校园网上发布调查结果,同时张贴有关短评,吸引同学参与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调查报告。
    4.针对调查结果,参考网上讨论,写一篇评论文章。
    5.以小组为单位,编辑电子版的“‘幸福指数调查’汇总”。包括:调查说明、调查数据统计、调查报告、网上讨论、评论文章等。
    6.通过电子信箱向有关媒体发送“‘幸福指数调查’汇总”。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