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语文 > 必修5 > 正文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必修5)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古代文化常识》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天文地理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有着发达的古代天文学。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覆于地。《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就反映了古人这种感性认识。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的坐标,划分为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集群。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此外,古诗文中还常常提到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天狼星等,并附以浪漫的想象或传说。银河在古诗文中有多种称谓,如银汉、天汉、星汉、河汉、云汉等。
    在中国古代,天文与地理并称。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至于名山大川,古诗文中常涉及的有五岳、五湖等。古代地名还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容易混淆。例如山东山西,要分清是指哪座山(崤山、华山或太行山);河内、河外、河东、河西、河南、河北,要分清是指黄河流域的哪个地区;江南、江北、江左、江右、江表,要分清是指长江流域的哪个地方。另外,还有三秦、三吴、三楚等,各有所指,都要具体把握。
二、纪年纪时
    自古及今,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轨迹,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表盘。寒来暑往,春秋更替,社会生活在日月的轮动中渐进。中国古代对时间的划分非常细致,既有生活情趣,也富有文化内涵。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无畏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例如《赤壁赋》中用“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点明时间。干支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有些年份,因为发生了重大事件而闻名,例如辛亥革命发生在辛亥年(1911)。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例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即指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往复,在宏观的时间尺度上容易造成混乱,古人就常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例如《兰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例如《登泰山顶》中的“戊申晦”一句,就记载了作者观看泰山日出是在月末那一天。
    古人纪时最为复杂,对一昼夜的时间分割,有过八时段、十时段、十二时段、十五时段、十六时段等不同尺度。像“平明”“黄昏”等词语,都是用来纪时的。南北朝以后,运用天干地支纪时及五更报夜成为主要方法。例如《与妻书》中“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就表明信是快天亮时写成的。
三、姓名字号
    古人的姓名字号十分复杂。在春秋时代以前,姓与氏是分开的。秦以后,姓和氏逐渐不分。到了汉代,则通称为姓了。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社会,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
    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礼记·冠义》上说:“以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所以,名和字是有关联的。例如诸葛亮字孔明,白居易字乐天,文天祥字宋瑞,都很容易看出名与字的协同关系。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的关系,例如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清代散文家管同字异之。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例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又号“醉翁”等。帝王将相死后还有谥号,谥号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为依据。例如“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照临四方曰明”,“杀戮无辜曰厉”,“早孤短折曰哀”,“年中早夭曰悼”。帝王赐给大臣的谥号褒扬的居多。例如北宋范仲淹、司马光的谥号都是“文正”,欧阳修、苏轼的谥号都是“文忠”。外号也叫绰号,多是表现人物特征的名号,《水浒传》把这种外号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四、礼仪制度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城。古代社会,大到国家政治活动,小到家庭生活,人们的交往都要在“礼”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道德色彩。《周礼》把礼仪分为五类,即有关祭祀的“吉礼”,包括祭祀自然神和祖先;有关丧葬的“凶礼”,包括凭吊各种天灾人祸;有关军事活动的“军礼”,包括所有的军事行动规范;有关外交活动的“宾礼”,包括朝、聘、会、盟等国事活动;有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嘉礼”,包括冠礼、婚礼、宴饮之礼、养老礼等。这些礼仪,都有严格的行为规范。
    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要符合礼仪。室内的座位,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鸿门宴》中对这种座次的排列情况有详细的记述。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主要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则以拱手示意为主。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称为“趋”,以表示敬意。例如《滕王阁序》中有“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刘老师

女,中教高级职称

讲课干净利落,思路清晰,能在最短时间内总结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