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地理 > 必修2 > 正文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必修2)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
    在小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城市大多只是一个一个的点,而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这就是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而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城市不仅有一定的形态,其内部还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例如,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然而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例如,住宅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的比率较低而已。
    住宅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场所,往往也是一天当中居民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在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商业区主要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在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还会形成一个特殊的商业区——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它不但是商业活动的中心而且还是服务中心。
    工业区是由城市内部工业互聚集而形成的。这些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且它们之间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这就决定了工业企业需要寻求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来布置其厂房、仓库等设施。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例如行政区、文化区等。而在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很小,或者布局分散,形成不了相应的功能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不同的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城市商业区集中在市中心,有的却比较分散;有的工业区离市中心较近,有的却较远;住宅区有的紧靠工业区,有的却远离工业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
    实际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非完全按照这一经济规律呈现,而是更具复杂性。这说明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式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例如,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布置,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了工业的自然团聚。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王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认真的教学态度,生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接收所学知识,不会枯燥无味。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