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必修2 > 正文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必修2)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二)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1、特点: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实质也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诸侯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故称井田;庶民和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
2、井田制的瓦解:
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私田的开垦(直接原因)
标志:鲁国推行初税亩
影响:土地所有制关系变化(公田——私田);阶级关系变化(奴隶主——地主,奴隶——农民);方式变化(交纳贡赋——交纳地租)
(三)封建土地所有制
1、确立的过程:
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而且周王室衰微,诸侯间的兼并战争频繁,井田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主要形式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国家掌握一部分土地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
农民土地所有制:
(四)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的措施
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限占有的最高限额,制土地买卖。
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绘制了“鱼鳞图册”,作为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目的:通过抑制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但只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二、“重农抑商”
1、演变过程
商周时期: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崛起
西汉初年:推行一系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2、原因: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3、目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4、具体表现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农本商末,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
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明清时期: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推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5、评价:
积极意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维护了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意义:破坏力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强化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抑制了社会经济的活力,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原因
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贸易。
消极影响: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王老师

男,中教中级职称

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有着热情而又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善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