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语文 > 选修 > 正文

高中语文《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选修)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
入境而问禁    入国而问俗     入门而问讳   《礼记 典礼上》
一次,一位中国教授与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望子成龙”一词。教授说:“你父母在老远把你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他们是想‘望子成龙’啊!”话音刚落,不料这位留学生竟瞪大眼反问教授:“你说什么?为什么要望子成‘龙’,而而不是望子成‘狗’啊?”
说“狗”
汉族人眼中的“狗”:
走狗、狗仗人势、狗腿子、狐朋狗友、狼心狗肺……
西方人眼中的“dog”:
Love me,love my dog(直译“爱我的生活,也要爱我的狗”,意译“爱屋及乌”。)
a luck dog (直择“幸运狗”,意译“幸运儿”。)
top dog(优胜者)、old dog(行家)、clver dog(聪明的孩子)
而中国龙是一种神兽。
西方的“龙”是一种怪兽,早在4000年前,西方神话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Dragon”的怪兽,在大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或被愚弄的对象。大约在公元2世纪,欧洲龙的形象出现了比较的变化,它有毒,能喷火、长着蝙蝠状的大翅,腆着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狡诈、残暴、常以人或动物为食,喜欢中在储藏金银的地方,在《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1/3的天上星辰,它有七个头,每个头是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吃阗新生婴儿。于是,西方龙就从“守财奴”堕落成了最邪恶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

可见:“语言的词汇,忠实地反映了它所服务的文化”——萨丕尔《语言论》
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对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
(阅读对话)
美国旅客: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ness.
中国导游:Not at all.It's my duty to take good caer of old people.
什么是文化
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物质文化: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
制度文化: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
心理文化:思维方式、宗教俯仰、审美情趣
一、从文字看民族和历史
安家姓:

请在括号填充跟“吃”的工具有关的常用熟语,使完整且表达生动。
人匀已经习惯了考上大学就等于捧上了(金饭碗),考上大学将来就能过安稳舒适的城里生活。在农村人看来,考上大学就是鲤鱼跳上龙门,就是公鸡飞上了梧桐。正是因为以前有这种想法,很多农村人理解了再穷不能穷教育,(砸锅卖铁)豁出老命也要供子女上大学。
杨贵妃那里不过只是一个眼神的暗示,如果出了事情最后(背黑锅)的就是他李林甫了。
人生好比(五味瓶)苦辣酸甜存其中,有时甜多占主要,也有些苦味掺。有时苦辣占优势,也有丝丝甜味显。
中国在历史上是长期的农业文明,看天吃饭,天灾与战乱较为频繁,时时有饥荒,严重影响有的生存,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中国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关于“吃”的说法就无不与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密切相关。
二、从语言看历史变革、文化背景
中学生:“关心群众生活——给我拿支钢笔。”
售货员:“为人民服务——你买那一种?”
中学生:“我们都是不息五湖四海——多拿几支让我挑挑。”
售货员:“反对自由主义——不让挑,买哪支拿哪支。”
中学生:“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你多拿几支让我挑挑吧。”
售货员:“在路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说不能挑就不能挑。”
中学生:“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为啥不能让挑?”
售货员:“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不为啥。不让挑就是不让挑!”
中学生:“注意工作方法——有这样卖东西的吗?”
售货员:“一切权利归农会——爱买不买。”
中学生:“打倒土豪劣绅——你这是什么工作态度?”
售货员:“友谊,还是侵略——咋着,你想打架?”
中学生:“风和日丽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就不倒——你以为我怕你?”
我见俩人的战争一触即发,我急忙上前调解:“要团结不分分裂——你们有话好好说。”
中学生:“将革命进行到底——我看你还能咋着。”
售货员:“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还能咋着。”
中学生:“人若犯人,我必犯人——人当个售货员啥了不起。”
看到俩人谁也不让谁,我便劝中学生一走了之:“敌进我退——你先走吧!明天再来买。”
中学生听,就顺势下了台阶,转身而去,他边走边说“别了,司徒雷登——哼!”
售货员如得胜将军立即回敬道:“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呸!”

四、从语言看地方民俗
上海人看病人不带水果(谐病故)
一般有情人不分吃梨子。
北京人吃饺子用醋不说吃醋。
不能给恋人送伞。
搬家不能别人钟作礼物。

五、从语言看民族文化心理
请问下列现象中各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心理?
1、《诗经》以四言为主,以二言为一节拍,充满了骈偶对称句子:散文中也重视语句成双成对的运用。汉语中的四字成语。
追求和谐与对称的心理
2、中国式的交流
请问你贵姓?
——免贵,敝姓王。
贵庚几何?(春秋几何)
——虚度四十。(痴长四十。)
自我观念上的贬低心理。
3、有一些“女”字旁的表意不好的字
奸、妖、娼、奴、婪、妒……
重男轻女的心理
反映男女社会地位的词语
人们认为妇女愚昧无知、地位低下:
“妇人之见”、“男子汉不同女人一般见识”、“家里的”、“内人”、“夫喝妇随”
歧视女人:
“奸”、“婪”、“嫉”、“媚”
“阴毒”、“阴森”、“阴谋”
比较:
男男女女——女女男男      夫妻——妻夫
4、“唐宋八大家”之首姓韩名俞,字退之、
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朱熹,字无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刘过,字改之。改了就不为过错。
王绩,字无功。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中庸思想
探究活动:
请以班级中某心理学的姓名为例,分析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
女生:“芳、兰、丽、嫒”
男生:“伟、俊、斌、杰”
希望女姓如花似玉、清纯可爱、男姓英俊伟岸、文武双全的共同观念。
看下列人名,看看有什么特点:
抗美、援朝、跃进、卓娅、舒拉、卫东、革命、向红
——反映了抗美援朝、大跃进、与苏联友好合作等社会活动情况。
第一代(上世纪初):李守仁、李守义、李守信
第二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
第三代(上世纪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
第四代(上世纪六七年代):李运动、李文革、李红卫
第五代(上世纪八九年代):李约翰、李安娜、李丽莎

课堂总结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以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我们祖国的语言,是祖国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祖国存在的标志,凝聚着我们不屈的民族精神;让我们热爱我们的母语吧!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