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必修1 > 正文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22课复习课《祖国统一大业》(必修1)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祖国统一大业》
考点1: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实践
背景: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对敌状态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缓和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内涵:“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提出过程:(1)1979年。全国人民党委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2)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成功实践:
(1)香港回归
由来: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年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岛。
      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99年。
过程: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意义: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为了澳门及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澳门回归
由来:1553年葡萄牙侵占澳门。
过程: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成功原因:中国实行“一国两制”综合国力提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意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指导思想。为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处理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和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考点2 台湾问题
由来: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79年大陆对台政策发生变化:1979年全国人大《告台湾同胞书》和邓小平访美时的讲话。主张“和平统一”方针,同时停止炮击金门。两岸实现正真停火。
1987年历史性的发展: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存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历史性突破。达成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2005年新发展: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和平统一:
有利条件: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在香港和台湾成功实现。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根本保证)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双方不断增进了解。
不利因素: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外国反华势力干涉。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探究点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与意义
1、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意义:(1)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一国两制”既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尊重港澳台地区人民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这一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该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居民安居乐业。
(3)“一国两制”的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新形式,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相应政权组成形式存在的观点。实现了一个国家内部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
(4)为了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
探究点二:台湾问题:
1、台湾问题的内含:
台湾问题纯属于中国内政: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反对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
2、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站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1945年抗日战争后,台湾回归祖国。但1946年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内战,失败后逃往台湾,美国的干预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在美国的支持下维持所谓“代表中国”的政治、军事构架。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分裂的状态。
    台独势力的膨胀使台湾问题复杂化,“台独”即“台湾独立建国”的简称,其产生有着复杂的国际及国内因素,在台湾内外,主张“台独”的分裂势力也有一个较长的发展演变过程。90年代以来,由于民进党蜕变为“台独”党李登辉、陈水扁极力纵容与扶持,使得“台独”势力恶性膨胀,发展成为玻一股阻碍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反动逆流。
    3、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区别: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虽然都属于国家统一问题,但两者的性质不同,台湾是内政问题,香港、澳门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香港问题涉及外国侵略问题,恢复行使主权 ,因而人民解放军必须进驻香港,其对外也必须以一个中国特别行政区的身份出现,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问题,只要完成了领土的统一,在国际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区出现,它可享有高度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驻军与否是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重要区别。
4、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有利条件:祖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统一民心所向。是中华儿女共同心愿;“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成功应用;两岸交流的不断加强;一个中国为绝大多数国家所承认。
(2)不利条件:“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势力
5、解决台湾问题
(1)解决两岸关系的前提条件:一个中国。
(2)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3)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4)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要性:解决台海问题,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台湾问题有利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
紧迫性: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还存在,岛内分裂分子还存在,不时破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导致两岸关系紧张。
专题整合:
1、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
(1)一个特色: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气度。
(2)两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它所确立的各项原则成为今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础。
b、《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1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针政策,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对该宪法又进行了修订。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3)三个发展阶段:1949年——1966年,是形成与确立时期。1966年——1976年,是曲折发展时期。1976年至今,是健全完善时期。
2、三个基本制度的发展和历程及概况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a、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打下合作基础。
b、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c、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d、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e、1966——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破环。
f、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荣辱与共”的方针。人民政府迎来新的春天。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1967年——197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陷于停顿。
d、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区域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联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区别:a、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b、实施群体不同:前者是少数民族同胞当家做主,后者是港澳台同胞当家作主。
c、主要作用不同:前者是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平和统一。
d、享有的权利不同:后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前者不享有。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谢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一位丹心育人、无私奉献、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教育工作者;一位在平凡教育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教育工作者。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7课复习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1)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5和26课复习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3和24课复习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开创外交新局面》(必修1)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22课复习课《祖国统一大业》(必修1)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21课复习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必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9课复习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必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8课复习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6和17课复习课《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7和第8课复习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必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和第6课复习课《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复习课《从汉至明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和2 课复习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到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4-15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1和13课《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复习》(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课)》(必修1)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1)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必修1)

高中历第八单元25课史《两极世界的形成》(必修1)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