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语文 > 必修4 > 正文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复习》(必修4)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第四单元复习》
高考目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l)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单元复习
本单元编选了三篇古代人物传记,分别是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班固的《苏武传》和范晔的《张衡传》。这三篇传记的传主,廉颇是军事家,蔺相如和苏武是政治家,张衡是科学家。他们或以政绩、品德名垂青史,或以奇才异行惊世骇俗,都能令后人景仰、追慕。从他们身上,也可以约略反映出中国古代传记的大致面貌,从而认识到我国传记文学的丰富多彩。
司马迁:
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
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包括:12本纪——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政绩。
          30世家——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事迹。
          70列传——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
          10表——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事件。
           8书——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初,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汉书》(《前汉书》)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
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与《史记》齐名,合成“史汉”。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成一家之作,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与鲁国孔熙先谋逆,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汉书》,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范晔是很有才华的史学家。他的《后汉书》简明而周详,叙述中间杂以议论,颇富文采。他自己曾说:“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而《张衡传》的传主张衡是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还是当时有名的画家,郭沫若曾评价他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张衡传》过去也曾入选过高中语文教科书或课外读本,这次入选,对培养大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不无裨益。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它们可以说是典范的文言文,其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常见的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在文言作品中具有代表性。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对提高大家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言语感都会起着很切实的作用。
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阅读方法: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要注意以下五点: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基础知识梳理】
一、字音
1、《廉颇蔺相如列传》
缪公  避匿  缪贤  汤镬  虽驽  肉袒  盆缶  案图  可予不  渑池  诈佯  列观  皆靡  传舍  甚倨  不怿  衣褐  睨柱
2、《苏武传》
旄节  厚赂  昆邪王  厩  窥观  置币遗单于  浞  没胡中  阏氏  使牧羝
3、《张衡传》
连辟公府  篆  蟾蜍  帷幄  谶  阉  诡对  骸骨  虚妄
二、词语
1、《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布衣之交: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苏武传》
恐前语发:恐怕以前的谈话泄漏。发:揭露,暴露。
屈节辱命: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穷厄:穷困;困顿,不亨通。
3、《张衡传》
不慕当世:不趋附当时的权贵。
诡对:不用实话回答。
合契若神:(彼此)符合,(灵验)如神。
三、通假字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8、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9、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10、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11、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12、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3、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辞别。)
14、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驩”通“欢”, 欢聚)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 通“擒”,逮捕,拘押)
16.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员”通“圆”,直径。“尊”通“樽”,酒杯)
词类活用
l、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3、乃使从者衣褐(衣:名词作动词,穿)
4、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6、完璧归赵(完:使动用法,使……完整)
7、秦王恐其破璧(破:使动用法,使……破碎)
8、宁许以负秦曲(负:使动用法,使……承担)
9、毕礼而归之(归:使动用法,使……回去)
10、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1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后)
1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1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形容词作动词,宽待)
古今异义
1、拜为上卿(拜:被授予官职)
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3、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4、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
6、于是相如前进缶(前:上前进献)
7、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指秦王的嫔妃)(左右:指近臣和侍从)
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10、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抵押)
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怨:痛恨)
1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栽培、提拔)
13、欲因此时降武(因此:趁这时)
14、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妹妹)
15、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年纪)
1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财物)
1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正当,适逢)
18、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特地征召)
19、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栽培、提拔)
20、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殿阶)
21、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官吏初到任)
2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行:不应荐)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张老师

女,中教中级职称

优秀语文教师,一直坚守着“不论是在课前课上,还是课后都努力让每一位家长和学生满意”的原则。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