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灭(jiān)  嘱(yí)     发(bān)      礴(páng)
B. 退(kuì)   透(cān)  裁(zhōng)  然(qiǎo)
C. 煌(dūn) 行(lǚ)     首(qiáo)     息(bǐng)
D. 要(sài)   慨(kāng)利(xī)         似(k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督战    由衷    叱咤风云    摧枯拉朽
B. 边陲    泄气    从容不迫    山呼海啸
C. 横亘    峰巅    眼花瞭乱    锐不可挡
D. 潇洒    娴熟    殚精竭虑    一丝不苟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B. 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
C. 当年那位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如今也已经垂垂老矣,真是岁月不饶人!
D.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4.下面有关新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篇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B. 新闻,从广义来讲,指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讲,专指消息。
C. 新闻的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报道迅速及时;语言形象,详尽生动。
D. 新闻要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5.将下面的内容排序,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①但近年来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种类急剧减少。
②海洋里丰富的食物资源,千万年来滋养着人类。
③长期的过度捕捞使全世界2/3的产鱼区繁殖量不足,捕鱼区域只能向深海推进,这更加剧了海洋资源的枯竭。
④海洋里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等,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A. ④①②③
B. ②④③①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①③

)6.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 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 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以下为主观题,系统不自动评分,请答题后自行估分。若没有估分,系统按满分计算。

二、填空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请在横线上直接作答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2),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3)妻子象禽兽,
(4)曹操《龟虽寿》一诗中,形象地表现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是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晓雾将歇、沉鳞竞跃;
(3)行止依林阻;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2.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鸡()蛋打   低眉()眼   ()沛流离
大()广众  ()目伤怀     ()不足道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飞;
(2)顺;
(3)颠;
(4)庭;
(5)触;
(6)微
;

三、按要求做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1.阅读下列一则新闻,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0字)
        新华网布鲁塞尔10月4日电(记者冯坚、刘江、赵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和日本首相菅直人在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进行了交谈。温家宝重申,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温家宝指出,维护和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双方同意,加强两国民间交流和政府间沟通,适时实现中日高层会唔。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温家宝在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会见日本首相。
0

四、阅读理解。(每小题18分,共54分)

1.课内阅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30万人。④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⑪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⑫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⑬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⑭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⑮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而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⑰我军前锋,也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文中的第①、②句是这篇消息的______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___________。时间精确到“时”暗示                
(2)主体部分包括哪几句话呢?(填序号)请概括主体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但可以穿插议论。本文从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至结尾。就本选段看“此种情况”是指                             
(6)主体部分为什么先说中路军,次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呢?
答: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导语;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2)③---⑰;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
(3)说明消息既快又准
(4)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②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5)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6)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最后写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0

2.课外阅读
眷恋那棵老柿树
赵宏欣
        ①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②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③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④我一听,忙说:“行。”
        ⑤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⑥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⑦“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⑧他点点头,说:“三年了。”言语中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⑨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兴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⑩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⑪“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⑫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⑬“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峦。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⑭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⑮“就那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⑯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⑰“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⑱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母亲。”
(有改动)
(1)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完善表格。

时段

语言

动作情态

踏上列车

没有语言

神色庄重

“就要经过我的家乡”

深情地注视

不一会儿

“就是我的家乡”

此刻

沉默 凝望 哭了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眷恋那棵老柿树”中“那棵老柿树”的含义。
                                                          
(3)文中多次出现了“山峦”,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4)对下面句子中的加粗词语加以赏析。
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
                                                                             
(5)在这篇读后让人泪目的散文中,三个人物均有闪光之处。哪个人物最能够打动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①十几个小时的行驶
②兴致勃勃
③少尉没有说话
(2)①是家乡的象征;②是母亲的象征;③是对家乡的眷念;④是对童年美好的回忆;⑤是对母亲无尽的牵挂和思念。
(3)内容上:是行文的线索;结构上:使文章情节既有起伏波折,又完整紧凑。使文章情节看似单一却富含变化,使文章主题看似寻常却感人肺腑。
(4)“孤独”表面写老柿树,实则表现了老母亲送儿参军报效国家,自己却孤独、倔强地生活着。那是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母亲的背影,是无数这样的背影才有了祖国的钢铁长城。
(5)我最感动的是那个只闪现了一下的“伟大的母亲”。因为他们自己承受思儿的孤独,自己承受生活的重担……他们——军人的母亲(家属)才是牺牲最大的人。
0

3.古诗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节选自袁山松《宜都记》)
(1)下列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非亭午夜分/黄牛滩东入西陵界
B.哀转久/壁或千许丈
C.虽乘御风/屠乃倚其下
D.不以也/常闻峡中水
(2)翻译下面句子。
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3)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写猿,重在写猿声凄异,突出三峡秋天景色凄美,并暗示人民饱受战乱生活困苦,表达同情。
B.乙文写猿,重在写猿声不断,突出三峡的勃勃生机,也是写出作者在旅行过程中看到各种景象的欣喜之情。
C.甲文按照时间顺序分述四季,写出了三峡的壮美、秀美和凄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甲文作者没有去三峡,而是在乙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三峡》,但是甲文却能将不同的语言转化为不同的情调,把强烈的意趣统一起来。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D
(2)到达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3)C
0

考试倒计时

90分钟

试卷导航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2 3 4 5 6

2. 填空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 2

3. 按要求做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1

4. 阅读理解。(每小题18分,共54分)

1 2 3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