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 提优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休(jìng)         得(gǒu)        唐(jū)             负箧曳(xǐ)
B. 尔(cù)             徒(xiǎn)             裂(jūn)               袍敝衣(yùn)
C. 素(gǎo)          老(mào)            一豆(gēng)         冻之患(lěi)
D. 卢(dí)            叱(duō)             然(yè)                  燕然未(lè)

2.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B. 援疑理(询问)
C. 寡人矣(明白,懂得)
D.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B.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
C. 仓鹰击于殿上
D. 四支僵劲不能动

4.下列加粗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祲降于天
B. 遇其叱咄
C. 余幼时即
D. 非独贤者有心也

5.下列加粗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贤者能勿
B. 白玉之环
C. 天下缟素
D. 自笔录

6.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 礼愈(到达)           而君寡人者(违背)
B. 呼而与之(你)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C. 负箧屣(穿着)               亦免冠跣(裸露)
D. 挽雕弓如满月(终将)     故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序,文体名,一般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赠序一般是亲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B. 《孟子》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D.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8.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________,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________智慧,________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A. 困境    启迪     抚慰
B. 困境    启发     抚恤
C. 困难        启迪          抚恤
D. 困难       启发          抚慰

9.下列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排比)
B.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比喻、对偶)
C.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设问)
D.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象征)

10.对下面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凭借这种手段就可以活命,但是有的人不肯采用;凭借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灾祸,但是有的人不肯采用。
B.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是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C.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如果见了高位厚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
D.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贫穷的人得到我的帮助吗?

*以下为主观题,系统不自动评分,请答题后自行估分。若没有估分,系统按满分计算。

二、按要求做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漫山遍野围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秋瑾在《满江红》中写自己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禁泪湿衣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长沟流月去无声
(2)何妨吟啸且徐行
(3)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5)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6)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0

2.名著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1)这段文字节选自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临死之时,作者写众人询问两个指头的意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儒林外史》       吴敬梓
(2)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说明严监生到死都不舍得多费一茎灯草的油,生动地刻画了严监生这个吝啬鬼的形象。
(3)说明大家都用常理来推测严监生的心理,也说明大家都不理解他,从侧面表现了严监生的吝啬已经超出了常理。

0

三、阅读理解。(每小题12分,共36分)

(一)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片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词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词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词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于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词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2)“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C
(2)词牌名      题目
(3)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我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4)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表达了词人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爱国精神。

0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有所遣,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晲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
    【注】①许衡:字仲平,号鲁斋,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人,金末元初著者名理学家、教育家。②危坐:端坐。③庭:(有教养的人家的)庭院。④晲视:斜着眼看。⑤化:教化、数育。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               逝者如斯夫,不昼夜
B.可:二者不得兼                       潭中鱼百许头
C.得:故不为苟也                       余因遍观群书
D.为: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也    宫中府中,俱一体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许衡哪些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观点。许衡的做法使得他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A
(2)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3)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论证方法”示例:①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②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先将“生”与“义”的所欲程度进行对比,对“义”的所欲有甚于“生”;然后将“死”与“不义”的所恶程度进行对比,对“不义”的所恶有甚于“死”;最后将“所欲”与“所恶”进行正反对比.,通过层层对比,得出“舍生取义”的结论。(意思对即可)
(4)不食无主之梨。教化他人;死后很多有学之士前来悼念;谥号为“义正”(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0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
【甲】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秦王色(          )
②王曰,何?(          )
千里不敢易也(            )
④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
(2)选出下列加粗字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天子怒,伏尸百万         吾欲辱
B.挺剑起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大易小,甚善              吾欲辱之,何也?
D.安陵君许寡人              叶徒相似,实味不同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①屈服  
②犯罪 
③即使  
④曾经 
(2)C
(3)①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②难道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4)唐雎靠他的有勇有谋,临危不惧,不畏强暴,有胆有识和凛然正气;而晏子则主要靠他的聪明机智,敏锐的洞察力,敏捷的思维和其高超的口才及应变能力。

0

四、写作文。(每小题40分,共40分)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0

考试倒计时

90分钟

试卷导航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2. 按要求做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 2

3. 阅读理解。(每小题12分,共36分)

1 2 3

4. 写作文。(每小题40分,共40分)

1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