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 基础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宽(shǎnɡ)   门(kǎn)      性(nián)      泥(jiānɡ)
B. 水(xián)           水(chān)           着落(zhuó)          汗(kāi)
C. 摔(jiāo)           骨(kuā)             凼(ào)              水(yǎo)
D. 烦(zào)           尬(ɡān)            脾气(jué)          脚(ɡè)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 低眉顺眼  老实憨厚  引人注目  挈而不舍
B. 自以为是  自命不凡  家喻户晓  全身惯注
C. 莘莘学子  锐不可当  锋芒毕露  迥乎不同
D. 若有所失  人声顶沸  洁然不同  空前绝后

3.下列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B. 父亲老实厚道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C. 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D.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枝叶茂盛了,而且生了根。
B. 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判断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前提。
C. 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斤左右重。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的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胶氧气罐头等商品。
A. ②④①⑤③
B. ②⑤④③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④⑤①③②

6.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地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B. 太阳把他的皮肤烧磨得如牛皮般的厚实,油腻腻的,仿佛涂了一层蜡。
C. 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着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
D. 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7.下列选项中说话人的语意不合适的一项是(
A. 小王见到一童颜鹤发的老人,便上前一抱拳:“老人家,您老高寿?”
B. 刚坐下,服务员就过来了:“欢迎光临,请问您需要点什么?”
C. 张老板狠狠地踢了小乞丐一脚:“小兔崽子,赶快滚!”
D. 王部长眯起眼睛,伸手拿过玉佩:“那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以下为主观题,系统不自动评分,请答题后自行估分。若没有估分,系统按满分计算。

二、按要求做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1.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全书18篇,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甚至显得荒诞不经,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山海经》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山海经》是记述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的内容的中国先秦古籍。
(2)《山海经》如一位博学的老人,为我们讲述远古的故事,带我们了解远古的地理风俗。

0

三、阅读理解。(每小题12分,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射/择其者而从之
B.有卖油翁释而立/弛持刀
C.尝于家圃/尔安敢轻吾
D.公亦以此矜/钱孔入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为神(把……当作)
B.守荆南回(和,与)
C.坐客不叹服(没有)
D.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一夫之伎(致力,从事)
(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画三处。
陈 尧 咨 善 射 百 发 百 中 世 以 为 神 常 自 号 曰 “小 由 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B
(2)B
(3)陈 尧 咨 善 射/百 发 百 中/世 以 为 神/常 自 号 曰 “小 由 基”
(4)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5)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0

(二)阅读《台阶》选段,回答问题。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就是编草鞋和过年。
       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大片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 刀”快,活做得去。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经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然后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至,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父亲鸡叫到第三遍时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根据文意,父亲的准备除了漫长,还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说说“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然后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画线词语分析父亲的辛苦。
       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父亲鸡叫到第三遍时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艰辛。
(2)表现了父亲对高台阶的向往与执着的心理。父亲想:“总有一天我家也会有这高高的台阶。我得再加把劲,早点把这高台阶造起来。”(语句流畅,符合人物心理即可。)
(3)“一个冬天”表明时间之短,“堆得超过了台阶”表明穿破的草鞋之多,从侧面烘托了父亲造高台阶新屋的艰辛与不易。
(4)“鸡叫三遍”出发,“黄昏贴近”归来,说明父亲出外一天劳动时间之长;“很疲倦”描写父亲的神态,表现他劳累的程度;“磨穿了底”说明他走路之多、之远。

0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林奶奶
杨 绛
       ①林奶奶小我三岁。“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她忽然到我家打门,问我用不用人。我说:“不请人了,家务事自己都能干。”她叹气说:“您自己都能,可我们吃什么饭呀?”她介绍自己是“给家家儿洗衣服的”。我就请她每星期来洗一次衣服。
       ②我问林奶奶:“干吗帮那么多人家?集中两三家,活儿不轻省些吗?”她说做零工“活着些”。这就是说:自由些,或主动些;干活儿瞧她高兴,不合意可以不干。比如说吧,某太太特难伺候,那位太太曾在林奶奶干活儿的时候把钟拨慢“十好几分钟”(林奶奶是论时记工资的),和这种太太打什么交道呢!林奶奶干了这一行,受委屈是家常便饭,她一般是吃在肚里就罢了,并不随便告诉人。她有原则:不搬嘴弄舌。
       ③她天天哈着腰坐在小矮凳上洗衣,一年来,一年去,背渐渐地弯得直不起来,不到六十已经驼背,身上虽瘦,肚皮却大,其实那是徒有其表。只要掀开她的大襟,就知道衣下鼓鼓囊囊一大嘟噜是倒垂的裤腰。一重重的衣服都有小襟,小襟上都钉着口袋,一个、两个或三个:上一个,下一个,反面再一个,大小不等,颜色各异。衣袋深处装着她的家当:布票、粮票、油票,一角二角或一元二元或五元十元的钱。她分别放开,当然都有计较。我若给她些什么,得在她的袋口别上一两只大别针,或三只小的,才保住东西不往外掉。
       ④我曾问起她家的情况。她的丈夫早死了,她是青年守寡的。她伺候了婆婆好多年,听口气,对婆婆很有情意。她有一子一女,都已成家。她把儿子栽培到高中毕业。女儿呢,据说是“他嫂子的,四岁没了妈,吃我的奶”。死了的嫂子大概是她的妯娌。
       ⑤她曾邀一个亲戚同住,彼此照顾。这就是林奶奶的长远打算。她和我讲:“死倒不怕。”——吃苦受累当然也不怕,她一辈子不就是吃苦受累吗——“我就怕老来病了,半死不活,给撂在炕上,叫人没人理,叫天天不应。我眼看着两代亲人受这个罪了……人说‘长病没有孝子’……孝子都不行呢……”她不说自己没有孝子,只叹气说“还是女儿好”。不过在她心目中,女儿当然也不能充孝子。
       ⑥我的旧保姆回北京后,林奶奶已不在我家洗衣,不过常来我家做客。也许觉得孤身住在城里不是个了局,她换了调子,说自己的儿子“好了”。连着几年,她为儿子买砖、买瓦、买木材,为他盖新屋。是她儿子因为要盖新屋,所以“好了”;还是因为他“好了”,所以林奶奶要为他盖新屋?外人很难分辨,反正是同一回事吧。我只说:“林奶奶,你还要盖房子啊?”她向我解释:“老来总得有个窝儿呀。”她有心眼儿,早和儿子讲明:新房子的套间——预定她住的一间,得另开一门。这样呢,她单独有个出入的门,将来病倒在炕上,村里的亲戚朋友能经常去看看她,她的钱反正存在妥当的地方呢,不至于落在儿子、儿媳的手里。
       ⑦林奶奶的背越来越驼,干活儿也没有多少力气了。幸亏街道上照顾她的不止一家。她又旧调重弹“还是女儿好”。她也许怕女儿以为她的钱都花在儿子身上了,所以告诉了女儿自己还有多少存款。从此以后,林奶奶多年没有动用的存款,不久就陆续花得只剩了一点点。原来她又在为女儿盖新屋。我最后一次见她,她的背已经弯成90度。翻开她的大襟,小襟上一只只口袋差不多都是空的,上面却别着大大小小的别针。不久林奶奶就病倒了,不知什么病,吐黑水——变黑的血水。街道上把她送进医院,儿子得信立即赶来,女儿却不肯来。医院的大夫说,病人已经没有指望,还是拉到乡下去吧。儿子回乡找车,林奶奶没等到车来,当晚就死了。我相信这是林奶奶生平最幸运的事,显然她一辈子的防备都是多余了。
(有删改)
(1)杨绛先生笔下的林奶奶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市井小民。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的人物描写很精彩,请说说作者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从中可以看出林奶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⑥段中写道:“是她儿子因为要盖新屋,所以‘好了’;还是因为他‘好了’,所以林奶奶要为他盖新屋?”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两个“好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对于林奶奶的死,作者为什么说“我相信这是林奶奶生平最幸运的事”?作者以此结尾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厚道:不“搬嘴弄舌”。善良:抚养了嫂子的女儿。孝顺:丈夫早亡,照顾婆婆多年。勤劳:给很多人家干零活。疼爱儿女:动用积蓄为儿子和女儿盖新屋。
(2)外貌描写。通过详细地描写林奶奶的驼背和她的口袋,表现了她生活艰辛,节俭,珍惜劳动成果。
(3)第一个“好了”是指儿子因为要盖新屋,需要林奶奶拿出钱来帮助,所以对林奶奶好。第二个“好了”是说儿子变得孝顺了,愿意承担赡养林奶奶的责任。
(4)“最幸运”是因为林奶奶死得突然,没有病倒在炕上受罪,无孝子照料。结构上,照应前文“我就怕老来病了,半死不活,给撂在炕上,叫人没人理,叫天天不应”;内容上,点明主旨,发人深省,表达了作者对林奶奶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她的不孝儿女的讽刺和指责,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0

四、写作文。(每小题40分,共40分)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估分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0

考试倒计时

90分钟

试卷导航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 2 3 4 5 6 7

2. 按要求做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1

3. 阅读理解。(每小题12分,共36分)

1 2 3

4. 写作文。(每小题40分,共40分)

1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