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复习 > 高中 > 历史 > 全一册 > 正文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四《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
考纲: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考点:1. 30年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影响:“自由放任”政策的失

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新政对美国政治及经济的影响;国际垄断资本
主义的新模式
考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的建立;第三产业的
兴起及“新经济”的出现
考向定位
1.从考查的力度来看,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对本单元知
识的考查年年都有,从考查的内容来看,以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为考查重点
2.从考查的题型来看,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为考点
复习策略
学习本专题,一要掌握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二要学习罗斯福新
政的措施;三要理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具体而言,要注意:(1)运用表格归纳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2)用特征记忆法来理解“人民资本主义”“社会福利”“福利国家”。(3)运用比较法比较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4)运用规律记忆法来分析资本主义国家“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
复习建议
本专题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在美
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度过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对社会经济直接进行大规模的调节和干预、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经济”的出现。主义结合【考点梳理】全面了解。结合探究点掌握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发展变化情况。
考点梳理
考点1   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
1.危机隐患
(1)贫富悬殊: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相对贫困,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
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2)证券投机:人民醉心于股票投机活动,导致股票上市量猛增,股
价大幅度提高。
(3)分期付款: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虚
假繁荣)。
【拓展提升】经济危机三个具体因素之前的关系提示  经济危机三个
具体因素是指广大劳动人民相对贫困、资本家盲目夸大生产、股票投机活动。其中广大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低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扩大。而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股票的投机活动则掩盖了这种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到总爆发,经济危机发生。这三个因素层层递进,紧密相连。
2.危机表现
(1)1929年10月下旬,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
市崩溃。
(2)大批银行倒闭,企业批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
大萧条”时代来临。
3.危机特点
(1)范围广泛: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德、英、日、法等国的经济都出现衰退或萧条。
(2)持续时间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
(3)破坏巨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
业人高达三千万。
4.危机影响
(1)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
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的不满,趁机造势,扩大政治影响。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
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3)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了当地人
民更强烈的反抗,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考点2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1.措施:
(1)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2)实现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
策。
2.结果:在胡佛任内,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社会
矛盾更加尖锐。
【知识延伸】何为自由放任政策?
提示 自由放任是西方传统的经济思想,是由英国的古典经济学派首先
提出的,其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政府对于经济领域中的问题应当实行自由放任的原则,用不着干预经济生活,也不必直接参加再生产过程,资产积极政府应尽量减少财政开支,做个廉价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守夜人”。
考点3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新政背景
(1)直接原因:30年代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及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
败。
(2)根本原因: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
新发展。
2.总体特点:国家大力加强以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干预,使美国政府
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的责任。
3.具体措施
(1)金融:命令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
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蓄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2)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防止
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3)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为减耕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
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福利: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等;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
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5)社会立法:通过《全国农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
会;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归纳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提示    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加强对经
济的全面干预的方法,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方面进行抑制或扶植,又对劳动人民作出了一定让步,以缓和劳资矛盾,换取人民对政府的支持,最终保证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4.新政影响
(1)经济复苏:工业生产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对外贸易
趋向活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2)政治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由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
危机。
②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
路。
(3)经济机制: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①原因:“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的飞速发展,需
要国家对经济进行一定的控制和调节。
②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将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
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③影响: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
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要点探究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从根本上分析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尖锐,必然造成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务状态,导致生产的相对过剩,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
财富集中现象十分严重,贫富的差距不断扩大,使市场狭小,无限制
的股票投机活动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造成了经济虚假繁荣,进一步加剧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2)经济危机三个具体因素是指广大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资本家盲
目扩大生产、股票的投机活动。其中广大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低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股票的投机活动则掩盖了这种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导致经济危机发生。这三个矛盾层层递进,紧密相连,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造成此次危机的原因还包括各国的国内政策失误,即自由放任政
策的恶性发展。这就说明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和干预经济。
2.启示:
(1)繁荣和危机往往相互关联,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危
机,防患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
(2)要随时注意经济制度内部机制和政策的及时调整。
(3)国际关系的协调也极为重要。大危机的恶化与各国政府与邻为琞
的自保政策密切相关,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不利己。
(4)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场性。在大危机期间,一方面表现为严重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的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难得的机会和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例1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的结果
,加剧这一矛盾的因素有(A)
①国民收入分配不均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  ③股票投机活动猖獗 
 ④工商业大量破产倒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A 【解析】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泡沫经济基础之
上的。分期付款、银行信贷及股票投机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大多数美国人由于贫困物理购买所需的商品,使市场萎缩。市场的萎缩,又导致许多部门生产相对过剩。④是大危机的表现,而不是原因。
探究点二       罗斯福新政的“新”的含义
1.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
规模实践。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大萧条的局面,凯恩斯主张抛弃西方传统经济理论,改用货币调节的手段来维持经济稳定,同时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由于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西方一直盛行以经济自由主义为特征的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的性质干预理论对其无疑是一大冲击,而且由于其切实有效地解决了三十年代的经济难题,因此凯恩斯被称为经济领域里的哥白尼和达尔文、资本主义制度的拯救者和“战后繁荣之父”。
2.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
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运用国家机器干预社会再生产,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予以促进,并对不利于总体经济发展的明显弊病进行改革。
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世纪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
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顺应了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现代化的新模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2】 2008年9月中旬以来,次贷危机变成了席卷全球的超级金融风
暴。美国国会立即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这不禁使人民联想到面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D )
A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B 彻底否认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 完善社会保证体系
D 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罗斯福新政特点的再认再现能力,也考查了
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对比分析能力。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A 项是具体的不同之处;B 项叙述不正确;C项不能说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可以给失业者一定程度的保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不是根本不同;D 项是根本不同。
探究点三  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
1.它“不独基本客服了30年代经济危机,还曾造成战后美国经济长期
增长的总趋势。所以说,它延长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生命。这就是“新政”的根本作用。”
2.如果说“新政”不能永远客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那是对的。但
如果说新政对克服大萧条完全不起作用,那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最起码我们可以说新政对摆脱危机起了最直接的作用。
3.新政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把希特勒的法西斯专政同罗
斯福的新政改良等量奇观,视为一丘之豹,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4.由于新政的实施是美国迅速恢复了经济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发挥了“民主国家兵工厂”的重要作用。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5.新政的实施为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战后历届美国政府,在80年代以前在新的条件下基本上继承罗斯福的新政措施,采取了不同重点和形式的国家干预经济、调节生产、缓和矛盾等反危机措施。新政开创的福利国家措施至今不失为巩固垄断资本统治的重要手段。
【例3】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
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精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A)
A 整顿财政金融    B 调整农业结构   C 复兴工业生产   D 实行社
会救济 
A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可用排除法解答。题干提到
了美国对外贸易、国内商品价格、农民债务等情况的好转,B只会影响农民的农产品,C不会对农民有直接影响,D与材料所述没有直接关系。上述变化时实行新的金融政策的结果,答案为A。
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达7.7%,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
评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下列经济政策中,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最为类似的是(C)
A 斯大林时期的站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C    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
D 20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
C 【解析】现在中国的发展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进行的,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的首要背景也是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也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其相似:综合以上两点,故选C。
1.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报道:“自日本放弃金本位后,积极倾销
日货,至各国大起反感,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国。”从这条新闻得出的复合史实的结论是(B )
A 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 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
D 日本的贸易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
B 【解析】注意本题的时间因素1933年。从这可知日本放弃金本位是
克服经济危机的手段和方式,由此引发他国的反对。故正确的结论应该是B.而A、C的结论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 则颠倒了因果关系。
2.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
的主要目的是(C )
A 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 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 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 缓和市场主间的竞争
C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属较易题。根据1933年这一
时间,可知这是经济大危机期间,罗斯福采取政策干预经济。其目的在于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减轻经济危机冲击,所以答案为C.
3.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
,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是(C )
A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 消除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C 【解析】罗斯福的改革主要是进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而使美国
摆脱了经济危机,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管理途径。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简政放权,解放了生产关系,发展了中国经济。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梳理
考点1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
合的资本主义。
2.表现:普遍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策。
3.过程:
(1)20世纪50-70年代初,出现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局面。
(3)20世纪80年代以来,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
济”。
考点2  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而带来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
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发展
(1)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
(2)受挫:1873年经济危机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
(3)缩减:20世纪80年代,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4.评价
(1)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有效地缓解社会矛盾,对社会稳
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2)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降低了人民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财政负
担,造成财政赤字。
考点3 第三产业的兴起
1.含义:第三产业也成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
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
2.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3.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和就业人数超
过物质生产部门。
4.作用
(1)错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
夸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2)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考点4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
模式。
2.实质:信息化与全球化。
3.意义:推动全球化的进程和实现一体化。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谢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一位丹心育人、无私奉献、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教育工作者;一位在平凡教育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教育工作者。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一第1讲《中国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二《近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艺术》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近代以来世界的发展历程(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近代以来世界的发展历程(一)》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化艺术》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八《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课时)》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四《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二)》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四《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2部分第2课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1部分第2课时《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1部分第1课时《单元概述》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第2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实践》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第1讲《单元概述》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5讲《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5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4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求民族的潮流(3)》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求民族的潮流(2)》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