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必修3 > 正文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必修3)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秦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分为三个阶段:
1、中学西渐:秦汉王朝到明朝前期,中国政府推行对外开放政策。通过丝绸之路、瓷器之路,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先进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西方,加速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到来。
2、西学东渐:明朝中后期到五四运动以前,中国逐渐落后,西学传入中国,一批仁人志士企图以西学改造中国,但最终失败。
3、北方吹来十月风: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人士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俄为师。经过抗争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第一步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思想界“万马齐喑”
(2)统治者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3)资本主义对中国冲击加剧
(4)中国与西方联系扩大
2、表现:
(1)林则徐——“看眼看世界第一人”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设驿馆,翻译外国报刊,如《各国律例》
编译《四洲志》,系统介绍各国地理历史概况
影响: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1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海国图志》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全面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以及科技、经济发展状况的书籍,使得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终于有了一次质的改变。魏源成为引领国人放眼看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位先行者之一。但是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去了,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起到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3、意义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在鸦片战争后,介绍西方社会的各种新著述不断出现,“看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主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大争论
1、背景
(1)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式
(2)西学在较为广泛的层面传输进来
(3)洋务派继承发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表现
(1)中体西用含义
含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立国之本,以西方近代文化为辅助治国的手段
实质:学习西方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评价:仅局限于学习西方器物层面,没有意识到封建体制的落后。但毕竟冲击了“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洋务派、顽固派主张的异同
洋务派代表人物:恭亲王奕䜣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
洋务派主张采用西方实用科技来维护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本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为他们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3)两派的争论
早期维新派的代表和观点
王韬、郑观应
早期维新派最初是洋务派的支持者,进一步阐明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斥责顽固派,热忱为学习西方拓展前进道路。
(4)早期维新派主张
早期维新派前后立场有何变化?
变化:由支持洋务派“中体西用”和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到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原因:中法战争的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促使早期维新派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深刻反思。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根本原因)
意义:对西学东渐从工商科技层面转移到政治制度层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局限性:但是早期维新派只是针对某些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谈不上付诸行动。
西学东渐
找出顽固派、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在“体”和“用”的倾向分别持有哪种观点?
顽固派的立场是“中体中用”
洋务派的立场是“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派最初持“中体西用”的立场,后转变为“西体西用”的立场
三、维新思潮(19世纪90年代)高潮
1、历史条件
(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0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3)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
(4)民族危机的加深
2、康梁谭主要活动及影响
康有为:借孔子,否定专制,传播西方政治学说,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梁启超: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强调“变法之本……在变官制”
谭嗣同: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纲常礼教;提倡男女平等
严复:翻译《天演论》等著作,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主张变法;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3、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
康有为著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当时的思想产生了“大飓风”和“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
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呢?
1、策略的考虑:借孔子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减少阻力。
2、思想根源: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奉孔子为圣贤。因此康有为不敢也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3、阶级局限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谭嗣同完成《仁学》,发出了那个时代民主的最强音,是维新派中最激进的思想家。
严复是系统的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围绕着维新变法这一时代主题,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双方论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实质怎样?应该如何评价这场战?
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体制。
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评价: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四、特点
1、主要内容是救亡图存
2、主流是追求科学和民主
3、在中西文化矛盾冲突和融合过程中进行
4、经历了由器物——制度——观念的复杂历程
思考探究
“西学东渐”促使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演进。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进行着“西学东渐”,西方文化大量被引入中国,但是西方文化已经暴露出来许多问题,人们又把目光纷纷转向到了古老的东方文化。由此你认为对西学东渐采取什么态度?
1、坚持“拿来主义”
2、取其精华,剔其糟粕
3、学习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于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讲课生动,幽默,极具个人魅力。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教授,更是本着“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教学理念。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课)》(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7课《毛泽东思想》(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必修3)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必修3)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必修3)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1、12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破解生命起源之谜》(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二)》(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必修3)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北京市] 讲得很好

琪琪

2019-08-15 16:04:28

[河南省三门峡市] 讲得挺好的、原来课上不懂得的,现在都明白了很多了...

792255100

2010-11-06 10:24:29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