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政治 > 必修4 > 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必修4)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探究世界的本质》

最新考纲
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考点明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考点明细: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考点明细: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考点四:物质决定意识
考点明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考点五:意识的能动作用
考点明细: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考点六: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考点明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点七:实践
考点明细: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考点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明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考点九:真理
考点明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考点十:认识过程
考点明细:认识和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世界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存在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事物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者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征
联系: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况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注意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况,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2)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物质不是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B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温馨提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主要存在两种错误观点:一是把自然当成肆意掠夺的对象,把自然当成人类的附属品;二是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听任自然的摆布。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C)
①人与自然的矛盾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考点二 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行,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正确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只有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的原因也在于物质自身,在于物质内部存在的矛盾。运动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最强加于物质的。
(2)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中,运动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3)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运动的绝对性是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就特点的运动形式而言,某种事物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不具有某一特点的运动形式便是静止。其二,就事物的性质而言,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暂时具有相对稳定性,从而就显示出静止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C)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考点三 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强调规律的客观性。不是外部强加的
“本质”是指,作为规律的联系,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联系。
“必然”是指,唯有事物变化发展中的坚定不移、必然如此的联系,才能成为规律
“稳定”是指,规律不是多变、易逝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为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不能被消灭。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
(1)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理解规律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1)哲学上的规律和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概念,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况和总结,不同于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概念和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规律和规律的现象。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需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规律性现象是浮于表面的联系,形式多样且多变易逝,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虽然规律总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的背后也总会隐藏着规律,但规律不等于规律性的现象。
特别提醒
(1)唯心主义不承认规律的存在。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3)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
11年重庆卷: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破坏力较小但速度相对较快,横波破坏力大但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这一特点,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相应时间,根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A
A、对地震的成功预警,根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
B、对事物因果联系的推测,提高了地震预警的预见性
C、地震预警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认识地震规律的程度,决定着地震预警受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句,后人评述李白此句的意境全在“挂”字之上。这是因为此字体现了(D)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为U纸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牛老师

男,中教中级职称

从教以来,潜心教学,在重视基础教育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发展空间。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