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初三 > 语文 > 上学期 > 正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谈创造性思维》

 

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因为图形B是唯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不过,也许有人会选择图形C。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C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确实如此,这也是正确答案。答A也是可以的。因为A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所以A也是正确答案。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唯一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因此D也是正确答案。换句话说,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谷登堡。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登堡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021年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

一、单选题

1.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取(xí)         机(jiè)        推(qiāo)       根深固(dì)
B.材(sù)        压(zhà)      意(chuàng)  孜不倦(zhī)
C.喜(gōng)   典(xín)       式(mú)          不言而(yù)
D. 博( yuān)    路(jìng)     关(jiàn)        而不舍(qiè)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潮汛  惯例  轻而易举  待之以恒
B. 妖饶  涣散  断章取义  弥留之际
C.繁衍  干燥  无与伦比  各行其事
D. 亵读  端详  怒不可遏  脍炙人口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C

3.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 今天两个老师都表扬了我,我心花怒放,快乐的滋味真是不可理喻

D. 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C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 通过交流借鉴和创造性发展,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红楼梦》高居“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排行榜榜首的主要原因是学界对《红楼梦》汗牛充栋的研究和曲折探索太多了造成的。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B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A

6.下列诗句与本文表达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二、填空题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式()      取()            博()
()      孜不倦()     而不舍()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mó、jí、yuān、zhà、zī、qiè

2.选词填空。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吸收、学习)知识,使自己(学识、学问、才学)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无所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造、创意、创造性)。
(2)知识就是形成创意的(材料、素材、原始)。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汲取、学识、创意;
(2)素材
;

三、按要求做题

1.词语解释。
汲取:__________________
根深蒂固:__________________
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2.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自信,相信自己拥有创新能力;(2)拓宽阅读知识面,做一个爱学习的人,并坚信所有的学习都不会是徒劳无功;(3)不满足于一个答案,理科性质的问题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答题,文科性质的题目更要详尽全面地进行思考;(4)关注生活中的小灵感,勤做笔记,将小灵感与老师或朋友交流,创造发展该“灵感”的可能性;(5)热情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可麻木,对生活充满兴趣,并对感兴趣的事物不断进行探索。

3.“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因为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

作者简介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重点字词

⒈注音: 

根深蒂固( dì )    孜孜不倦( zī )    汲取( jí ) 

锲而不舍( qiè )    模( mó )式        驾驭( yù )

⒉解词:

 ①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②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③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④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

课文结构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3) 

2、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4-8) 

3、是否人人都有创造力( 9-12) 

4、怎样成为有创造性的人(13)

课文小结

本文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逐层深入的论证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式,知识,活用知识的观念对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思想火花的迸射,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人类社会的车轮正是在创新中前进的。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让我们张开创新的翅膀,在开放的世界中任意翱翔,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定会熠熠闪光。 

张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从教28年,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市语文教学与研究科研组带头人。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