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政治 > 必修3 > 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必修3)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其表现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①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②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③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概念解析:
①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带有民族色彩
②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渗透到各个领域
③具有相对稳定性
从历史到现实——具有继承性特点
2、传统文化的特点
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区别:
(1)含义不同: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而民族文化则是指某一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民族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2)侧重点不同:传统文化侧重于更多的是指过去遗留或流传下来的文化内容。侧重于过去的文化,后者则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着、并不断发展更新着、表现着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内容。侧重于当今的文化
(3)特点不同: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历史性、继承性而民族文化主要特点是具有地域性
(4)参照物不同: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传统文化往往是与现代文化相对而言,民族文化往往是外来文化相对而言。
(5)性质不同:传统文化里面既有精华又要糟粕,性质呈现为中性,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正面肯定的。
(6)指向同:传统文化的内涵,包含风俗、礼仪、信仰、习惯等,主要是一种道德与宗教的价值,也具有政治与教育的含义。民族文化的内涵,包含风俗等的层面,但更多指文化精神和价值系统,尤其是往往被赋予了现代的特殊价值,因而更多具有政治与教育的含义。
(7)稳定程度不同:传统文化是历史留下仍保存在今天的,具有稳定性而民族文化往往是在旧的基础上有新的开展与变化是发展变化的。
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联系:(1)都是指民族国家历史上形成的、固有的、能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表现出民族国家面貌特色的文化部分,都具有民族性,都是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的文化。
(2)民族文化本身渗透着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含义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文学艺术,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影响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地位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例子 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 有宫廷、民用、宗教、桥梁、园林、城市建筑等,如北京菊儿胡同 京剧、武术、诗赋、散文、书法等 “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首相,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其次,传统文化延伸到现在,仍然存在于现实中。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①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②因时而变
①稳定性+②稳定是相对的
注意: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根基)。
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2009广东)“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C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
(2009年安徽卷)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C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影响(双重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促进国家的兴旺发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原因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租用,才能兴旺发达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3、具体要求: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A、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文化的作用的两面性与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
文化的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
三、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外在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内在因素: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
(1)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及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2)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3、教育因素——教育方式的变革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文化发展: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文化继承:
是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的肯定、继承和发展。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3、二者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4、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辨析: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基础,其次是发展。
(1)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2)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文化的发展,就是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3)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的两个过程。
(4)题目观点把继承和发展分为先后,是不科学的。
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文化的发展就是对旧文化的完全否定
文化的发展是指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发展,不是对旧文化的简单否定。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的发展是克服传统文化里面的糟粕又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曲折性的上升,前进,认为文化的发展就是对旧文化的完全否定,其实质是没有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否定了继承
误区二:继承与发展是对立的两个方面
继承指的是承袭传统,而发展指的是不断改造旧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二者是不矛盾的。继承与发展都处于文化发展这一个过程中,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认为继承与发展是对立的两个方面,看到了两者的不同,但割裂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其实质否定了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比较   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
区别 侧重 横向——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 纵向——同一个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之间
原因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具有继承性
态度 洋为中用,对外推广 古为今用,发扬光大
共同点 都能促进文化的发展;都存在精华与糟粕,要辩证分析;教育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指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②侧重点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前提和基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必然要求,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尚老师

男,中教中级职称

重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学生,爱生活,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江苏省] 还不错

152****8552

2020-02-17 11:05:07

[西藏] Hao

182****2100

2016-07-21 14:43:33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