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复习 > 高中 > 历史 > 全一册 > 正文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2部分第1课时《单元概述》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2部分第1课时《单元概述》
第一讲    单元概述
考纲要求: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单元知识整合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主要背景:依次是美国敌视新中国;1.中苏、中美关系恶化2.发展中国家成为重要力量:苏攻美守;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外交战略:联苏反美,“一边倒”;1.反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2.联美遏苏“一条线”、“一大片”;和平发展,“全方位”外交
特点:1.独立自主是最基本特点2.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 1.重点同亚非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和团结3.由革命型外交转向国家利益型外交; 1.首要目标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由重安全走向重发展 3.国家利益至上
重大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核不扩散条约》
相关条约或协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上海公约》
主要成就:同苏联等17国建交;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外交局面:外交政策走向成熟,开拓外交局面;1.中苏关系破裂,外交环境恶化 2.打开外交新局面;外交政策调整,开展多边外交,活跃于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单元复习攻略
命题规律分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近几年高考比较重视对新中国外交的考查,分值逐渐提高,命题有以下规律:
1.从考查的重点看,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美和中日关系、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等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对于建国初期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对于中美、中日关系高考重点考查两对双边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要求理解国家利益是外交关系发展变化的出发点;对改革开放后外交活动的考查侧重点突出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
2.从考查的形式看,选择题较多,非选择题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非选择题很少单独命题,很多试题将民主革命时期的史实与本专题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专题式的答案。
3.随着中俄关系和中非关系的发展,高考加大了对上述问题的考查,考查角度主要是分析中俄、中非关系取得的伟大成果。
4.新中国的外交深受国际局势和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很多高考试题从这一角度出发,要求回答外交现象背后的其他因素,考查考生横向综合能力。
复习技巧指导
1.新中国的外交活动阶段性很强,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阶段特点,并能正确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学习中注意归纳,整理出表格类 的提纲,有利于复习,掌握。
2.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注意归纳与主要国家的外交发展史小专题,重点包括:中美关系、中苏(俄)关系、中日关系。比如,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1)20世纪50年代,美国确立和推行对华全面遏制政策,外交上不承认新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甚至在朝鲜战场上,中美之间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战争,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2)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再次降到最低点。美国惊恐于中国实力的增长和国际威望的提高,掀起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并开始插手越南战争。美国不断扩大战争,中美再次兵戎相见,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
(3)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逐步正常化。美国因在越南战争中失利,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在苏美争霸中处于守势,所以美国主动改善和中国的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美国同意在对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的三原则,签订《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初,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美摩擦不断,美国不断干涉中国内政,制造麻烦。特别恶劣的是1999年5月8日悍然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共和国大使馆,引起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中美不断有摩擦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所致。
3.注意与其他单元知识的综合,提高学科内的综合能力。比如,将中美关系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合起来,体现中美合作的重要意义;将中苏(俄)关系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联系起来,说明两国传统的友谊;将中日关系与抗日战争联系起来,说明当前反对军国主义思想复活的重要性。
易错知识点拨
1.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关系也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2.注意由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求存同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相似的近代史经历、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相同的政治要求,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通。
4.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
5.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另外促使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同苏联争霸过程中的被动局面,而不是中国的强大,因为在1972年,中国处于文革时期,综合国力不算强大。主要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推动所致。
6.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7.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才是根本原因。
8.注意中国对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
9.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10.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易混知识点拨
1.“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者各有侧重。“另起炉灶”,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使中国的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解决的问题是对战略问题。“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和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后两者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
2.用对比记忆法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三大政策”的不同
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同所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中共外交政策的成熟。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常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关注孩子个体差异,重视知识的积累。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2部分第1课时《单元概述》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1)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六第2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古代儒家学说的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六第1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古代儒家学说的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一)》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一)》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4课时《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3课时《国共十年对峙》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2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1课时《近代民主革命概述》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三第1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二第2讲《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二第1讲《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和初步发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一第3讲《中国古代商业和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一第2讲《古代手工业发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一第1讲《中国古代农业》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