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语文 > 必修3 > 正文

高中语文《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必修3)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人际交往的方式尽管多种多样,但大多离不开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交往就是语言交际。尽管每次交往的目的、场合、对象都不同,但怎样开始交谈,怎样结束,怎样表达感谢,怎样表示拒绝……这一切都是有讲究的。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不仅能提高交际能力,而且也可以由此打开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
    一、称谓语
    交际中“称谓”很重要。我们一开口,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怎样根据对方飞年龄、身份、职业选择恰当的称呼,这就是语言交际中的“称谓语”问题。称谓语虽然只有几个字,但用得是否恰当,不但会影响交际的顺利与否,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中国古代的称谓语丰富多样,名目繁杂,有谦称、敬称、雅称、俗称、婉称、绰号等等,可谓洋洋大观。这不单是一个称呼,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古人对人称字,对己称名,特别是有时称呼自己时用“仆”“不肖”“鄙人”等故意贬低自己身份的说法,一方面表现了对别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谦虚和礼让。还有些自称,如“朕”“寡人”等,是皇帝专用的,这表现了封建社会皇权的至高无上。有些对妇女的称呼,如“内人”“中妇”,则反映了古代妇女操持家务、不涉外交的地位。
    现代社会的称谓语也很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际中的称谓发生了很多变化,而且称谓语的使用越来越多样化。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同志”这个称谓语不再一统天下,“先生”“师傅”“小姐”“女士”等称谓开始被人选用,各司其职,各居其位。这是现代社会走向多元化的反映。
    1、查找资料,分类搜集古人的字号、敬称、谦称,也可以搜集古人对父母、老师、妇女、帝王的称谓等,探究一下这些称谓语背后的文化观念。
    2、选择几个你感兴趣的称谓语,对它的使用场合、对象、频率,甚至历史沿革做一些探究。
    3、在我们国家,对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会使用不同的称谓语。但是,假如你在英语国家,一个“Mr”或“Mrs”就可以解决问题。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虽然人与人的远近亲疏并没有改变,可以称谓语系统却相去甚远。称谓语之间的这种差异说明什么问题呢?请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门外语同汉语比较一下,从中发现一些规律。
    二、禁忌语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中国古代的避讳就属于“禁忌语”的范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有“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人风”其实就是“民风”,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里有个“民”字,所以这个字就不能说。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微贱,曾做过和尚和乞丐,他当了皇帝以后总怕别人提及,因此有一种变态的心理,只要一有人提到这两个词,哪怕只是相关的或者只是同音的,他就会认为是在影射自己。例如常州蒋镇《贺圣旦表》中有“睿性生智”之语,本是颂扬的话,却因为“生”和“僧”音近,就被认为是在讽刺皇帝当过和尚,因而受到了惩处。
    现代社会的习俗中也有很多禁忌语。例如到渔民家里做客,不能说“翻”“沉”之类的词语,而某些地方的生意人则忌讳“干”“赊”“折”这些字眼。仿佛这些词语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说出来就会导致灾祸的降临。当然,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但即使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有时也需要避讳。例如去探望病人时,要避免说与“死”有关的话,因为这容易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刺激。
    搜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禁忌语,弄清它们需要避讳的场合,分析产生这些禁忌语的心理根源。
    三、委婉语
    交际语言中既然有禁忌,就会有变通的说法,这就是“委婉语”。例如《捕蛇者说》中把“民风”改为“人风”,鲁迅小说《祝福》中短工把祥林嫂死了说成“老了”,就都是使用了“委婉语”。
    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的使用“委婉语”的例子。例如粤方言把猪肝(与“干”同音)叫做“猪润”,把猪舌(与“蚀”同音)叫做“猪脷”。当然,婉言法并不都是出于避免犯忌讳的考虑,有时候发出请求或者批评别人、拒绝别人,为避免伤害彼此的感情,也需要把话说得婉转一些。例如不想让别人抽烟,说“抽烟有害健康,”就可能比“你不要抽了”更容易让人接受。
    从现实生活中搜集使用“委婉语”的例子,分分类,探究一下在哪些场合需要使用,采取这些方式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范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市级重点中学教师,有着深厚的奥数功底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深受学生的喜欢和家长的好评。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