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政治 > 必修3 > 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必修3)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在古代走过了怎样的辉煌的历程?
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
3、文字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我国的史书典籍有何特点?
4、如何再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辉煌历程
          原因:文字、史书典籍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材料一:“英文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台湾诗人余光中
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
两大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展,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华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内容有何特点?
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地位分别是什么?
3、中华文化中科学技术的地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意义?
4、中华文化为什么出现区域差异?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
5、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6、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意义?
中华文化——根——中华民族——魂——民族精神
(一)中户民族之魂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P71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关系)P71+P76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用不泯灭(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历程)。
中华民族精神“两个体现”,一个“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什么用不泯灭?
因为它熔炼于辉煌的古代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战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
(1)团结统一:整体意识,凝聚力,向心力
(2)爱好和平:热情好客,睦领友好、崇尚交流
(3)勤劳勇敢:中华民族总体上是一个农业民族,其主体世代定居在中华大地上,根据气候、季节的变化从事农业生产。同牧业民族的骠悍、渔业民族的冒险。商业民族的精神相比,中华民族在辛勤劳动中,深深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形成了勤劳质朴的品格。
(4)自强不息:天道运行刚劲雄健,君子应自觉奋发向上,用不松懈。
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也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系构建
中华民族精神:
是什么:核心:爱国主义
                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为什么:重要性:维系……精神纽带
                支撑……精神支柱
                推动……精神动力
怎么样:落实到行动中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抗震救灾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1、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2、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4、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6、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主心骨”是什么?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警惕什么?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基本内涵
              为什么?意义
              怎么做?途径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意义:这种文化的额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深化重点: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1)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2)通过文化交流,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额时代性。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文化的力量。
深化整合: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拥有的精神火炬。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3)中华文化的理论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010高考.北京卷)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关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来全国人民群众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先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尚老师

男,中教中级职称

重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学生,爱生活,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