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选修2 > 正文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选修2)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一、“中体西用”
1、含义:全称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19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逐渐形成并完善的主要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系统理论。“中学”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西学”指的是西方先进的器物和技艺,也包括西方科技文教等。主要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传统文化。“体”是治国根本,是最终目的。“用”为“体”服务,是途径和手段。
2、出现背景
(1)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侵略不断加强,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2)先进中国人逐渐改变传统的夷狄观念,倡导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救民之路
3、中体西用思想形成的过程:
(1)“西学为用”思想的产生
代表:林则徐、魏源
派别:地主阶级抵抗派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设驿馆,翻译外国书报刊,如《各国律例》;
编译《四洲志》,系统介绍各国地理历史概况。
影响: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1年,编成《海国图志》,中国最早的全面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以及科技、经济发展状况的书籍。
(2)“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
代表一:冯桂芬《校庐抗议》
地位:第一次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其他代表:郑观应、王韬等
(3)“中体西用”概念的正式使用
代表人物:沈康寿、孙家鼐
(4)“中体西用”思想的完善
代表:张之洞《劝学篇》
派别:洋务派
地位:“中体西用”思想的集大成者
4、实践
(1)洋务运动的思想纲领(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清末新政(1901-1912)最初几年的指导思想
5、影响
中体西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毕竟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
1、洋务派和顽固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
相同点:维护封建统治和传统文化
不同点:是否用西方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
2、维新拍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
(1)早期维新派:19世纪70年代
产生条件:近代工业的出现
洋务运动弊端的明显:
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主要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2)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商战;3)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共主)
(2)晚期维新派:比早期思想更系统,有政治实践
3、革命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
态度:比维新派更进步
体现: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
思考:为什么说革命派与维新派在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一、奋斗目标更高:
民主共和制——最早体现在兴中会誓词里
二、宣传力度更大:
民主反清革命思想——邹容、宋教仁等
三、思想体系有创新:
三民主义——孙中山把西方政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四、政治实践更深入:
辛亥革命——中国一次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
(高考真题)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那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1、积极方面:(1)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2)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3)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4)诱寻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5)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2、消极方面:(1)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2)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3)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事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4)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5)经营管理腐败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于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讲课生动,幽默,极具个人魅力。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教授,更是本着“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教学理念。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