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生物 > 必修3 > 正文

高中生物复习课《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三)》(必修3)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三)》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调节方式
1、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组成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三、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功能
监控和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四、防卫功能失调
1、防卫过强
(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发作迅速、反映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自身免疫病: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过于灵敏、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所发生免疫反应,造成组织和器官损伤并出现症状。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2、防卫过弱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缺T细胞或B细胞。
(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以艾滋病为例)
a、原因: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攻击免疫系统,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b、主要传播途径:性滥交,毒品注射,使用感染者的血液制品或未消毒的医疗器械。
五、免疫学的应用
包括疫苗、检测人体的抗原、器官移植等。
核心要点突破
一、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及调节方式
1、免疫系统的三大基础——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与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类型: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
                 {功能:免疫细胞生成(如骨髓)、成熟(如骨髓、胸腺)或集中分布(如淋巴结、脾等)的场所
        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吞噬细胞:与体液中的第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          摄取和处理抗原,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均来自骨髓造型干细胞):{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及溶菌酶等
2、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比较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型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型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归纳总结
骨髓与胸腺的特殊地位
骨髓——免疫细胞从根本上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而且骨髓也是B细胞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胸腺——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腺。作为免疫器官。它是T细胞发育并成熟的场所;作为内分泌腺,胸腺可产生胸腺激素以促进T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若出现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或被切除胸腺,则几乎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能力,因为T细胞不仅是细胞免疫所必需的也是多数浆细胞形成所必需的。
3、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比较
种类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区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 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点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点 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 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
基础 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易错易混提醒
(1)在免疫反应中能特异地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液能够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
(2)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发挥作用。
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B、效应B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其分泌产物-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将其直接消灭
C、血清和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对病菌具有一定杀灭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D、在体液免疫中,极少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在表面,因而能直接作用于B细胞
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源头 B细胞  T细胞
杀菌物质 特异性抗体  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作用过程
   
 关系
 对于外霉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归纳拓展
(1)抗原与抗体:能够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特异性、大分子性等特性。抗体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中,其次分布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2)二次免疫的特点:比初次反应快而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引起疾病之前将他们消灭,从而使患病几率大大降低。
(3)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4)体液免疫中的T细胞和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细胞能够产生淋巴因子
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不同免疫失调症的比较和分析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这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发病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溢出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
举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
2、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与预防措施
(1)HIV分布: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2)HIV致病机理(重点):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
(3)艾滋病感染阶段: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①HIV急性感染期;②无症状期;③症状期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张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专业技能突出,经验丰富,多次获年级和学校好评。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